行业动态

好文学习 | 如何写好一份高质量内审不符合报告?

发布时间:2025-10-13 作者:小编

01 核心心法:像医生写病历,不添油加醋

1、基于事实,铁证如山:报告里写的每一个字,都要有实实在在的证据支撑。你在现场看到了什么文件?听到了什么对话?检查了哪件产品?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记录编号,都要清清楚楚。避免“感觉”、“好像”、“应该”这类模糊词。

2、客观描述,不贴标签:只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不做主观评判。别说“管理混乱”、“员工素质差”,而是说“在XX区域,XX文件要求悬挂在墙上,但现场未发现该文件”。让事实自己说话。

3、精准对标,指哪打哪:明确指出这个现象违反了哪个具体的标准条款、哪个公司程序文件(第几条第几款)、哪个作业指导书或哪条法规。引用要像狙击枪一样精准,不能是“大概不符合质量管理要求”这种笼统说法。

4、明确责任,便于落实:这个不符合项发生在哪个部门、哪个区域?谁应该负责整改?写清楚,别让人猜。

5、为改进而写,不是为指责:报告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体系变得更好。措辞上保持专业和建设性,让受审核方感受到这是共同改进的机会,而不是“秋后算账”。

02 报告要素详解:一份好报告的“骨架”

1、基本信息(抬头部分-明确身份和背景):

报告编号:给报告一个唯一“身份证号”,方便追踪管理。

审核类型:是内部审核认证机构的监督审核、还是客户审核?

审核日期&地点/区域/部门:哪天发现的?具体在工厂的哪个车间、办公室的哪个科室?

受审核方/责任部门:这个不符合项归谁管?生产部?质检科?采购部?

编制人(审核员):你的大名。

报告日期:写报告的当天。

审核依据:这把“尺子”是什么?ISO 9001:2015条款7.1.3?公司《文件控制程序》QP-001第4.2条?客户的技术规范SPEC-123?写得越具体越好。


微信截图_20250416102348.png


‍2、不符合项描述(核心部分-讲好“问题故事”):

1)情境(Where&When&Who):简要交代背景。*例如:“在2025年7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于装配车间A线(区域标识:Assembly-A)的最终测试工位(工位号:FT-05)...”*

2)观察到的事实(What-铁证):用白描手法,只讲你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所查!

看到了什么?“...审核员查阅了产品批次号为#250710-B的《最终测试记录表》(表单号:FTR-002,版本:Rev.3)。该记录表‘绝缘电阻测试’项下填写结果为‘>100MΩPASS’...”

接着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不一致?“...随后,审核员要求查看用于该批次测试的绝缘电阻测试仪(设备编号:IRT-007)的校准标签。发现该校准标签显示有效期至2025年6月30日,目前已过期10天...”

(关键对比)“...根据公司《检测设备管理规程》WI-015第5.4条规定:‘所有在用检测设备必须在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3)结论(Why it's wrong-精准对标):清晰点明这个事实违反了哪条具体要求。

例如:“因此,使用已过校准期的设备(IRT-007)对批次#250710-B产品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并判定合格,此行为不符合:公司《检测设备管理规程》WI-015第5.4条要求;同时,也导致无法确保测试结果的有效性,不符合ISO 9001:2015标准条款7.1.5.2‘测量可追溯性’中关于测量设备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的要求。”

4)不符合性质(严重程度-看影响):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判断。

严重不符合:系统性失效(整个部门或流程都这样)、区域性失效(一大片区域都出问题)、可能导致产品报废/召回/安全事故、严重违反法规、让体系认证直接挂掉的风险。(例如:整个车间的关键检测设备都没校准)。

一般不符合:个别、偶然的问题,属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范畴,对体系整体有效性影响不大。(例如:一台设备忘了校准,其他都正常)。

观察项/改进机会(Optional):还没构成不符合,但存在潜在风险或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通常不要求强制整改,但建议关注。(例如:校准记录存放有点乱,以后可能不好找)。

3、整改要求(开“药方”-要具体可行)

1)纠正(Correction-治标,马上止血):要求立即处理眼前这个具体问题。

例如:“1.立即停用绝缘电阻测试仪IRT-007,并粘贴‘停用待校准’标签;2.对使用IRT-007测试过的批次#250710-B产品(及其他可能受影响批次)进行绝缘电阻项目的重新测试,使用经校准合格的设备,并保留完整的复测记录;3.对已交付的该批次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如需召回,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完成时限:2025年7月12日前。”

2)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治本,防止复发):要求深入挖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根本原因),并采取措施确保以后不再犯。


微信截图_20250414134507.png


例如:“请责任部门(设备管理部/质检部):

a.分析根本原因:使用5Why、鱼骨图等方法,深入分析为何IRT-007会超期未校准?(是系统提醒失效?责任人疏忽?校准资源不足?流程设计缺陷?)根本原因需触及体系层面。完成时限:2025年7月17日前提交原因分析报告。

b.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计划:针对根本原因,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改进计划。例如:更新设备校准管理软件/流程,增加校准到期前预警机制;修订《检测设备管理规程》,明确责任人及考核要求;对所有设备管理员进行专项培训;建立定期抽查机制等。计划需明确:做什么?谁负责?何时完成?完成时限:2025年7月24日前提交计划。

c.提供实施证据:在措施完成后,提供相关证据(如:修订后的文件、培训签到表&记录、新设置的预警系统截图、抽查记录等)。完成时限:2025年8月7日前。”

3)明确时限:给“纠正”和“纠正措施”设定合理且明确的完成日期。既要紧迫感,又要考虑实际操作性。

4、沟通与确认(达成共识):

在正式发出报告前(最好在审核期间或末次会议前),务必与责任部门负责人沟通你观察到的事实、你的判断依据以及你的整改要求。听听他们的解释,确认事实无误(对事实有异议要记录,但不一定改变判定)。确保他们理解问题所在和需要做什么。

报告上留出空间让责任部门代表签字确认,表示他们收到了、看懂了、认账了。

5、跟踪与关闭(说到做到,形成闭环):

到了约定的时间点,要主动去验证责任部门提交的整改证据。

验证重点:

纠正:是否按要求处理了那个具体问题?(设备校准了吗?产品复检了吗?)

纠正措施:分析的根本原因是否深入、切中要害?制定的措施是否对准了根本原因?措施是否真正实施了?(有文件、记录、培训等证据吗?)措施实施后,短期看是否有效?(例如,抽查其他设备校准状态是否都正常了?)

验证有效:恭喜!审核员签字关闭报告。这是最重要的环节,没闭环的报告等于白写。

验证无效:需要求责任部门重新分析或补充措施,继续跟踪。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